[attach]154[/attach]
提起《明月度关山》,就不得不提起2017年。
那年的9月金秋,我从河南赶赴北京,幸运地成为鲁迅文学院第十一届网络文学作家高级研修班的学员。鲁迅文学院作为当代文学的殿堂,作家心中的文学圣地,我一直对之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入学第一天,站在鲁迅先生的铜像前,我暗自许愿,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里打开文学新世界的大门。
事实证明,我真的是个幸运儿。
在这个闹中取静的雅致院落里,我像个懵懂而又兴奋的追星少女,近距离接触到许多过往只能在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上见到的国内知名学者和网络文学知名作者,从他们精心准备的课程中、从面对面的文学交流中,我汲取到丰富的营养。
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学习习(J)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J)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谈到作家的良知与责任,她说:“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作家心心相印。文学从来就不仅是作家个人的事业,中华文化有着悠久深厚的‘诗教’传统,文学一向被看作是正人心、化风俗的重要途径,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增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更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
这就是有温度的创作,有责任的创作。
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来源于生活。
思考之余,我不由得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写一部自己一直想写却没有勇气去尝试的现实题材小说——《明月度关山》。
《明月度关山》构思于2017年夏季,当时电视里正在上演一部纪录片,纪录片讲述的是大山里的一位老人一人担起一所小学的感人故事。纪录片里的老人不仅是校长、老师,还是十几个留守儿童的生活家长,他每天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负担学生们的午饭。记者采访这些把杂烩菜吃出国宴大餐感觉的留守儿童,问他们没觉得不好吃吗?他们齐齐摇头,回答说学校的午饭比家里的好吃。
纪录片播完了,我却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这部纪录片的背景就是我们市里的贫困县,而那些留守儿童稚嫩单纯的面庞、寒酸破旧的衣衫就像刻在我脑海里的印记,挥之不去。
之后,我就开始着重关注贫困县的新闻,关注那里的学校和留守儿童,恰巧那一年,我爱人帮扶的贫困户就位于这个贫困县,通过他,我更深入地了解到当地的情况。当得知贫困县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村时,我不禁为那些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感到深深的担忧。
作为一个网络文学作家,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写一部关于留守儿童的小说?
辗转几个夜晚,一个大概的故事轮廓渐渐在我脑海里成形。寂静落后的秦巴深山,年轻的支教女教师、坚守大山的通讯兵、无私奉献的老校长,还有一群质朴可爱的留守儿童,为这个故事注入了灵魂。
可短暂的冲动过后,我又不免陷入忐忑。在如今网络文学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下,这种“土味”十足的小说会有人看吗?一部几乎可以预见结果的小说,有必要去写吗?这些问题成了我畏手畏脚的借口和理由。于是,《明月度关山》在2017年夏天被我挽了一个结,锁进了心里。
以为这就是结束,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在金秋十月的北京,在鲁迅文学院,在学习了习(J)平总书记的讲话、听取了国内知名学者的授课后,我的心锁被神奇般地开启了。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使我兴奋得睡不着觉,仅仅用了两天就在宿舍的电脑上完成了《明月度关山》的大纲。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连夜把大纲发给网站责编们,请她们为我的小说把把关。她们看后大为支持。我精修大纲,把自己代入书里,让书中的人物立起来,使之成为活生生的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女主人公明月的人设,我并没有把她写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在进山支教之前,她打定主意干满两年就回城,刚到学校时,她甚至因为受不了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而崩溃大哭,她不喜欢山里的孩子,认为他们粗野、没礼貌,在外人看来,这个娇滴滴的城里姑娘在山里根本就待不住。可随着后续情节的发展,明月这个人物形象渐渐立了起来,在老校长和士兵关山的影响下,她渐渐融入大山,喜欢上这里的山山水水,喜欢上这里单纯可爱的孩子们,并且最终收获了爱情,和关山留守大山,为乡村脱贫和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样的人物设定比一开始就把人物捧得高高的效果要好,这样的明月才接地气,才是你我身边普通人的模样。经过几夜创作,在高研班结业前,《明月度关山》正式在小说阅读网连载。
后来我回到家乡,为了能够更好完成这部小说,我曾数次去贫困县采访,搜集写作素材。
回首过去,从来没有哪一部小说让我倾注这么多的心血,也从没有哪一部小说让我心甘情愿守住寂寞,每天按时更新,甚至是加更。
这在以往的创作过程中,是从未有过的经历。而促使我一直保持旺盛的创作欲望的原动力正是曾经被我当做退缩不前的理由。
土味十足的《明月度关山》不仅有人看,而且大家都爱看。究其原因,我总结了一条,那就是我用真心、用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感赋予了《明月度关山》文学的生命,反之,《明月度关山》又用它独有的文学力量反哺我、影响我,使我从一个胆小怯懦的人成长为一个用心写故事的作者。
我手写我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是幸运的。有幸生在这个时代,可以亲眼见证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文学盛景。也期望自己能够始终保持创作《明月度关山》时的热情,在未来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来源:文艺报|舞清影2020年04月22日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