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强十倍,成魔百倍强(章渝) | 仙都(陈猿)法力无边高大仙(踏雪真人) | 道士夜仗剑(亲吻指尖)我的强化修仙之路(流浪鹰) | 山海提灯(跃千愁) 余下的,只有噪音(沉默的爱) | 天之下(三弦)
问镜(减肥专家) | 星空职业者(文抄公)只有我没飞升吗?(国王陛下) | 剑众生(离人横川)我知道你在做梦(知秋) | 天人图谱(误道者)食仙主(鹦鹉咬舌) |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情终流水)

标题: [转帖] 中国网络文学的五种起源叙事
羊了个羊
小仙[会采花]

 
羊了个羊
小仙[会采花]
楼主 | 发表于 2023-2-11 21:44

中国网络文学的五种起源叙事

   摘要:相较于中国现当代文学通行的思潮和理论在先、文学的实绩在后的起源叙事,网络文学对自身起源的认定更加看重物质层面的生产机制。《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风姿物语》这两部文学作品与黄金书屋、榕树下和金庸客栈这三处文学空间共同支撑起了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叙事。其中,就“文学本体”而言,《风姿物语》是最好的起点;就生产机制层面,金庸客栈会被视为真正的源头。

  关键词: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生产;网络文学起源;《风姿物语》;金庸客栈

  起源是一种人为的制作,绝非是自然的产物。完全属于人类经验的文学,它的起源问题更是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对阐释权力的争夺,并通常要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才能确立。在近现代中国,文学的起源多与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并常常处在社会革命和文艺思潮的直接影响下。就最广为接受的范式而言,近代文学起源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1840年;现代文学的起点是“文学革命”发生的1917年;当代文学则起于第一届“文代会”召开的1949年或“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1942年。

  显然,对起源的追认总会充满后来者的种种价值判断,绝不只是对时间层面上的起点的确证。关于文学起源的叙事也往往会进一步经由“发生学”而引导出一整套“文学史观”,成为阐释文学乃至历史的一股力量,并在这个过程中抽离出所有难以被这一特定解释框架覆盖和消化的重要事物,变成对文学和历史的遮蔽。尽管如此,制作起源仍是理解和言说一种事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在这个充满历史断裂感的年代,对于具有范式革命意义的网络文学,若要对它有一整体的把握,是不得不从起点说起的。

  诞生于20世纪最后一个十年的中国网络文学,在20余年的时间中已经可以总结出至少五种颇具文学史价值的起源叙事。这些叙事本身虽因缺乏理论建设而显得朴素、零散,最终是由我来组织成型的,但背后都有现实的群体在为之呐喊,是有着实践者和首倡者的足迹在前的。五种起源分别是:1998年,蔡智恒在台湾成功大学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网络论坛)发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7年,罗森开始在台湾交通大学BBS连载《风姿物语》;1998年,个人书站黄金书屋成立;1997年,美籍华人朱威廉(网名Will)建立个人主页榕树下;1996年,金庸客栈于利方在线(新浪网前身)1诞生。

  这五种不同的起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将网络文学的发生落在了文学自身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上,选择了以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或一处文学空间的出现作为标志。相较于中国现当代文学通行的思潮和理论在先、文学的实绩在后的起源叙事,网络文学对自身起源的认定无疑更加看重物质层面的生产机制。这当然是因为网络文学完全是以一副野蛮生长的面目浮现在世人面前,并无任何理论设计,但也显示出生产机制在造就文学整体面貌中的基础性地位——物质并非只是物质,也是精神的载体。作家的创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读者的整个文学生活,以及文学的形式乃至内容,都不得不处在以物质和制度为核心的生产机制的规定性之中,并只能在这一“定在”的基础上寻求自由。

  其实,对于现代文学的发生及其与古典文学的分离,钱理群、陈平原等学者如今都认为现代报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强调从物质特别是媒介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中国新文学。2与互联网伴生的中国网络文学同样应该被视为一种新媒介文学,让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又一次处在转变之中,这就注定无法从既有的基于纸质媒介的“文学”概念出发去认识它。要理解网络文学,只能从它自身的历史实践入手,到网络文学的发生、发展、重大事件和代表作品中,去提炼和打造一个新的“认识装置”。因此,我首先要在对起源的追寻和制作中去描绘它的基因图谱。

  本文提炼的五种起源叙事,虽然都建基于网络文学生产和流通的某一具体方面,但就整个生产机制层面而言,金庸客栈的建立会被视为真正的源头。尽管,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并不需要被定于一尊,可以也应当容许多重的起源叙事并存,但这些叙事之间并不是绝对平等的,针对不同的问题,它们各自的阐释效力是有高下之分的。那么,金庸客栈的建立,为何能被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源头呢?其他四种起源叙事,又何以成立且有什么样的独特价值?

  文学接受视野中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1998年3月22日至5月29日,台湾成功大学水利工程系的蔡智恒,白天做博士论文,晚上在本校的猫咪乐园BBS上写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连载,历经69天,总计34集,平均一集两千字,大致两天更新一次;在一种完全自发的非商业化的状态下,便开始显现出网络小说连载创作的基本特质:固定周期、固定字数的更新。小说尚未完结就已经是当时网上最热闹的话题,并立刻被敏锐的出版商捕捉,随即成为中文互联网上诞生的第一部畅销书3。在上网还被视为一种奢侈活动的20世纪末,实体书的畅销使《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成为最早被主流社会感知到的网络小说。

  1999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大陆的流行,给中国文学界最敏感的那部分读者带来一种网络文学的“时间开始了”的感受——1999年11月,在大陆盗版销量极佳的情况下,知识出版社推出了简体正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为之所作的序,即名为《让时间去说》。不过,这部小说的发表真正被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的源头是在2008年,并有赖于一系列偶然因素的聚合。2008年1月出版的《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4是最早对网络文学展开历史性回顾的学术著作,但作者马季在书中追溯网络文学的发生时,还没有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留出特别的位置。然而,正是中国作协在2008年10月29日开启的,并由马季担任主持人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5,最终回溯性地确立了在1998年发表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历史地位。

  这一后来被视为中国网络文学主流化开端的事件会在2008年发生,当然不是为了纪念《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发表十周年。根本原因是,网络文学已经足够壮大并成为普通读者最重要的文学生活方式,学术界或许还可以无视它的存在,但政府管理部门已经必须要重视它的发展。直接原因是,2008年9月9日,由刚刚组建的盛大文学主办的“全国30省作协主席起点擂台赛”6正式开赛,代表网络文学圈主动地向主流文学界发起挑战,并持续引发了“网络文学是不是主流文学”的争论,这一刺激也加速了中国作协对网络文学的反应7。

  可以说,先有2008年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后有《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起源叙事。其实,当时中国作协并没有明确地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直接认作起点,但这一活动很自然地就把1998年确立为网络文学的起始之年,而1998年发生的最大的网络文学事件就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出现和开始流行。此外,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2008年,以中国作协为代表的官方力量选择将1998年定为网络文学的源头,也包含着将网络文学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成就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的意图,尝试在一个更宏大、更清晰的历史背景中确定兴起不久的、陌生且异质的网络文学的位置。虽然仍不可避免地显示出偶然性和随意性,但有了这一话语带来的历史合法性的加持,出现在1998年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作为“中国网络文学鼻祖”的地位在官方层面和学术机构中就逐渐被默认了。到2018年,中国作协组织的一系列纪念“网络文学20年”的活动更把这一叙事基本固定下来。

  可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开山身份就真的只是依赖时间节点上的巧合吗?就因为恰好在2008年举行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然后才回过头来找到了1998年发生的这一大事件?在近年来对网络文学历史的论述中,这部小说和小说作者的名字常常被提及,但小说的内容本身和开拓意义却基本无人提起。似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仅仅因为在文学史上侥幸获得的特殊位置,才得以作为一个空洞的符号存在于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史上。这只是一部三流作者写的三流小说,它的重要性主要来自政府、市场等文学的“外部因素”,几乎成了网络文学研究者隐秘的共识。特别是在网文作者群体逐渐有了文学史的自觉,普遍表示反对以《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为源头,并建议以罗森的《风姿物语》取而代之以后8,这一起源叙事的内在价值就更加受到质疑。

  的确,无论是从新文学的观念出发,还是在类型小说的脉络上去审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都难以获得一个很高的评价。不过,一旦越出20世纪中国文学以及网络类型小说的视野,从一个更古典和民间的角度去观察,便会发现这部小说继承的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乐府精神”,代表的是网络文学萌发期一种普遍存在的、天然无雕饰的、根植于网络空间的民间文学。我们必须要在这一视界之下,重审这部最早流行的网络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它最早在主流社会中激起巨大反响的深层原因——看似是被偶然选中,背后则有相当的尚未被清晰指认出来的必然性。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重要性一半在于,小说特别敏锐地率先捕捉到了只有在网络时代才会出现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模式,携带着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体验,同时又以独属于网络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从未创作过小说的蔡智恒在匿名BBS上自由书写,用论坛直播帖的形式,将签名档(小说中称为plan)、网络聊天室的对话、论坛留言与回帖以及电子邮件的内容编织进故事的主要情节。在新鲜的经验以外,小说的语言也显示出一种“新感性”,它不是书面语,也不是口头语,而是一种只会诞生在屏幕与键盘组合中的“网言网语”。小说最初带来的那种新鲜感与震撼力,如果不是带着研究的目光去审视,在二十余年后,其实已经很难完整地体会到了,因为它的开创性,如今成了网络写作的日常。但不能忘记,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首先为这一新经验赋予了文学的形状。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并不是只具有“网络性”,小说另一半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古典性/浑一性。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在面对这部小说时,几乎都只能将之归入“言情小说”的脉络,并得出内容单调、人物形象单薄的结论。从当代文学视域之外进入网络小说的研究者,反而更容易被它的文学性打动,感受到“小说开头与结尾对《上邪》体例的继承与创新”9。作为仅有的一部被改编为古典戏剧的都市题材网络小说10,《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需要在《孔雀东南飞》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序列中才能更好地得到理解,而非仅仅在琼瑶小说/韩剧的脉络中被讨论。

  尽管,故事中女主角轻舞飞扬患病身亡的情节早已是一种俗套,但并不能以此否定小说非凡的情感强度——真正赋予了这部小说以不可复现的“元气”和“神韵”的,并非是某些具体的可重复的情节,而是人类刚刚走进网络空间、开始面对一段虚拟的亲密关系时,最初的震惊狂喜与感伤迷惘。凡是能够引起此种时代情绪共鸣的情节,在当时的情境中,就是最合时宜的。外表看起来充满夸张和巧合的情节,在作者和读者那里却是情绪的写实,其中的写实与幻想可谓是浑然一体的。小说的古典性,正是体现在此种浑一性中,以及它在人心之中造成的效果里。凭借独特的历史机缘,《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以最新鲜又最俗白的形式和语言呈现了最古老又最永恒的爱情悲剧。

  作为在新文学视野下缺乏思想能量和历史深度的通俗爱情故事,《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能被主流文学界很顺畅地接受和安置,却也不可能得到更高的评价。然而,正是因为它以娱乐为目的,需要与读者的心理需求充分呼应,对社会现实和时代变革的反映更为内在,小说的情与境、事与理才能有融然无间之感,没有观念和形象的游离之病。在那个网络文学的“古早时代”,VIP付费阅读制度尚未建立,类型小说也远未一统天下,以“生活·感受·随想”为宗旨的榕树下正在成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网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被孕育出来。若要展现网络文学“古早时代”天地初开、包孕万物的丰富可能性和对于一种文学的“天真状态”的回归,以及探讨为何萌发期的种种可能最终演化成以超长篇类型小说为绝对主流的模式,那么以《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为源头仍是极具阐释力的一种叙事。

  《风姿物语》与网文的发生

  1997年8月,铭传大学中文系学生罗森开始在台湾交通大学BBS上连载《风姿物语》,历经近十年,在2006年1月完结,总字数520余万。近十年与两个月,500多万字与6万字,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相比,早出生半年的《风姿物语》展现出了全然不同的网络文学创作方向,引导出一种更根本也更重要,但同时难免会对主流更具冒犯性的起源叙事。

  《风姿物语》能够长年以每月一卷,每卷六万多字的速度连载,一方面是因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流行使台湾出版商将网络小说视为了一个热点,这让《风姿物语》在1999年获得了出版机会;11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台湾从武侠时代就非常成熟的租书店产业12,这支持万象图书、狮鹫文化和河图文化三家出版社接力出完了全部77卷13。很有可能,这是人类印刷史上第一次完整出版单部超过500万字的作品——金庸最长的小说《鹿鼎记》只有160多万字,另一部对中国网文创作产生巨大影响的日本幻想小说家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是200多万字,而J.K.罗琳于1997—2007年完成的7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也不到300万字。

  《风姿物语》连载的形式十分特殊,虽然最早发表在网上,但在出书之后就应出版商的要求,先发行实体版然后才更新网络版。然而,《风姿物语》毫无疑问仍是第一部超长篇网络小说,罗森也是第一位职业网文作家。关键的原因就在于,《风姿物语》完全呈现出了网络小说与纸媒小说的不同媒介特性,它撑破了印刷时代的局限——在印刷文明后期,有野心的作家其实一直在挑战这一界限,但直到《风姿物语》引入电子游戏的世界设定和叙事模式,同时获得了足够的长度去打开小说的方方面面之后,界限才被完全打破。这一界限与媒介所能容纳的篇幅直接相关,但更根本的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对这一类不太可能诞生在印刷时代中的网络文学,我更愿意用行业内部的说法将之直接称为网文,以区别于那些出生在纸媒、移民到网上的文学形式。

  对于网文来说,媒介变革带来的重大变化不是学者设想中的“超文本小说”“互动小说”或是“多媒体小说”,而首先是写什么,即是否在写世界特别是一个异世界(anotherworld)。正如猫腻在谈论网文为什么需要是超长篇时所说的,“写网文不是在写一个单独存在的故事,而是描绘一个世界以及世界里的人们”14。这也的确是需要三百万乃至五百万字才能完成的文学事业。

  《风姿物语》有一个在当时惊天动地,其后变成俗套,更准确地说,成为网文共同叙事基点的开篇:“无限广远的次元,有着数不清的各类世界,其中,有个叫做‘鲲仑’的有趣世界。鲲仑,由炎、风、水、地四块大陆组成,彼此间以海洋相隔,互通往来。”15罗森开宗明义,他要写一个平行世界。小说的开头不免让人想起《西游记》的开篇:“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它们共同的特点便是,讲述发生在想象世界中的故事(尽管《西游记》的重点仍在故事,而《风姿物语》则有更多的篇幅和更强的能力去塑造世界),并以人类乃至世界的起源作为小说的缘起。当然,故事也可以按照脱胎自西方史诗的奇幻小说的规格要求——“从中间(inmedias res)开始,而不从开天辟地(ab ovo)讲起”16。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风姿物语》以复古为创新,在经由种种中介之后接续起了现代以前的叙事传统,更在于它的出现使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命题重新问题化了——小说究竟应该写什么?对一生从不写诗(这里的诗指的是悲剧/喜剧),但在审判之后、饮药之前的生命最后时刻突然觉悟应当练习这一大众化的乐艺(对以哲人自命的苏格拉底,最高尚的乐艺自然是哲学)的苏格拉底来说,“一个称得上是一名诗人的人,应该在想象性、而不是描述性的主题上下功夫”17。叙事文学应该主要写想象性的主题,恩格斯也不会否定这一点,在他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8。“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面现实主义的大旗,无非就是认为小说所想象出来的那部分应当与“世界历史”(黑格尔所说的世界历史,也就是中国古人口中的天地之心)发生深刻的联系。所谓“典型”是要有理念指引的(等而下之则是权力规定的),而非只是个人化的。当主义(无论是哪一种主义)被抛掉以后,让小说创作一味固守现实细节的真实,完全成为对实然的摹仿,无疑是有些可笑的。

  问题其实就转移到了,在当下时代,什么样的想象方式是与世界历史的进程联系最为紧密的。《风姿物语》给出的答案是,想象另外一个世界的能力。在这个被宣判为“没有另类可能性”(There is no alternative)19的世界,这种梦想的能力是最被需要的。尽管,网文的想象中也充满着这个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的痕迹,以及统治我们生活的其他种种力量,但它的确是网文所能提供的最宝贵的能力。这种梦想的能力里面存在着为现实社会所难以忍受但又必须借助的巨大能量,更重要的是,它拥有着在最深处打动绝大多数人的力量。

  梁启超在他著名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在论述“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时,谈到了小说里想象的能力为何有此大力量,甚至堪为“度世之不二法门”。他用佛法来谈代入感:“凡读小说者,必常若自化其身焉——入于书中,而为其书之主人翁。”20当此“身外之身”寄于“世界外之世界”,读者得以“化身千万”时,即使不能经历到一种更好得多的生活,哪怕仅仅只是感受更丰富的生活,也是人生的绝大利益,故而入人也速、动人也深。尤其是在革命的年代过去,新自由主义的生活方式已经坚不可摧的当下,提供另一种生活,特别是那种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生活,就成为小说最重要的功能。而网文与之前一切时代的叙事文学乃至电影工业的“梦工厂”相比,最优胜之处就在于,它不只是用“套路”讲故事,更利用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各种质料,以门槛最低、技巧最丰富、也是最为廉价的文字的方式完整地打造出了若干个“世界外之世界”,可以供当代人生活其中,经历有所不同的人生——若只是立足于当下世界讲故事,对于如何改造我们的世界与经历一种别样的生活,可以说,当代人的想象力已经接近耗尽了。

  那《风姿物语》是如何创造一个平行世界的呢?一言以蔽之,这部作品兼得游戏与小说之长。首先是借用电子游戏架构世界的方法。《风姿物语》原本是日本著名成人游戏《鬼畜王兰斯》的同人小说21,在后来大为扩充的世界设定和等级体系之中,也能清晰地看到当时最流行的电子游戏《暗黑破坏神》22和《罪恶装备》23的影响。

  罗森不是最早开始造世界的作者,无论是《蜀山剑侠传》写到后期的还珠楼主,还是创作《魔戒》24时的托尔金,其实都比他更有打造一个世界的野心。但在代码营造的电子游戏出现以前,前辈大家们也都不可能明确意识到,在小说中创造一个世界居然应该越过历史文化乃至地理环境,以世界运行的基本数理规则作为逻辑的起点——唯有如此,才能在新世界中孕育新故事,而非继续讲过去的老故事。作为近代西方奇幻小说始祖的《魔戒》,虽然写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甚至拥有自己语言体系的虚构世界,但这部小说的创作目的仍是为了讲述一个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寓言,新世界也是为着这个旧故事而诞生的。颇有意味的是,后来的读者更感兴趣的并非是那个有深意的寓言,而是书中的世界,他们一点点补足了这个尚未完成的新世界,并在其中讲述自己的故事。《风姿物语》与《西游记》《蜀山剑侠传》《魔戒》在塑造世界的手段上则有大不同,不只是模仿现实,而是首先设定规则。《风姿物语》及其后的网络小说,从电子游戏中学到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从底层逻辑入手,使用数学-物理学的方法去设定小说世界的规则,然后再以逻辑推演的方式去完善,而非只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摹仿来想象一个虚拟世界。这一前所未有的自觉,使小说中的幻想世界不再必须要与现实世界有所对应,才能以寓言的方式存在。被设定出来的世界,可以有各种奇妙的规则,只需要自身有自洽的运行逻辑,就不必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合法性。就此而言,网文与科幻小说的创作逻辑是一致的,那就是大胆设定、严格推理。这也是网文作者普遍认为写网文逻辑性特别重要的原因。

  在怎么写的问题上,《风姿物语》不仅教会了后来的作者如何搭建世界,还展示了怎样结构和充实一部五百万字的小说——把小说的篇幅从一两百万字扩张到五百万字并非易事,要跨越不止一道坎。在结构层面,罗森第一次把电子游戏的叙事模式(包括角色扮演、策略回合和格斗游戏等诸种模式)引入小说,“升级打怪换地图”就自《风姿物语》始。在网文中,“大地图”是世界/宇宙地图,组成它的每一个“小地图”通常就要一部纸质大长篇小说才能呈现,“换地图”实际上就是连缀起数个乃至十数个几十万字的长篇故事。不过,从游戏的同人小说而来,并不意味着《风姿物语》是电子游戏的附庸,恰恰相反,这类小说补足了游戏这一媒介很难完成的部分——电子游戏从最底层的逻辑开始创造了一个世界的骨架,但受成本所限,有限的游戏剧情很难让玩家进入一个更深度的模式,而小说则长于用血肉丰满这个世界,使它变得更加鲜活。

  在结构确定以后,要让世界充实而有光辉,就全靠小说家的本领了。不考虑文学史地位,单就小说本身的价值而言,《风姿物语》也是一部有惊人生命力的作品,这集中体现在小说塑造的二十余位颇有魅力的配角上。罗森实际上是用这些每一个都可以做一部纸质长篇小说主角的人物(这些取材于真实历史的英雄们都是与小说里那个平行世界的历史进程联系很深的人物),来将“鲲仑”世界及其中最有价值的人和事件呈现出来,让每一张“小地图”都少有枯燥、重复之感。至今最好的网文大都是这种写法,超长篇小说的写作方式在《风姿物语》那里就初步奠定,这也是网文大神们纷纷追认它为网文源头的重要原因。

  《风姿物语》当然也有不足。罗森开始连载时,创造世界的自觉其实并未很强烈,只是出于对电子游戏的迷恋,自然而然地开始为小说构建同游戏一样的平行世界。正因为缺乏完全的自觉,今天看来,这部小说中有许多粗糙的地方,没有呈现出一个很完整、精致的世界,在设定之下重新出发的叙事也显示出一种在草创阶段很难避免的不和谐。这尤其体现在古今之间(如陆游、李白与爱因斯坦、贝多芬都同时出现在小说中,且没有任何的时代间隔感)、中西文化之间(如故事最早发生的地方叫作“艾尔铁诺王国的杭州近郊”,此种中西混搭的风格贯穿全书)、游戏和小说之间(如小说的主角更像玩家操控的游戏角色,主要承担推动叙事和让读者代入的任务,有魅力的人物都是配角)的冲突。然而,作者的不够自觉,反而印证了媒介变革的巨大能量——《风姿物语》不是天才的独造之作,这部一开始是为着自我满足而写的小说,恰好和历史的进程咬合了。可以说,《风姿物语》是应着媒介变革这一“大事因缘”而出现的,它率先走上而非一力开启的这条道路让最古老的小说再一次恢复了活力,有能力在大众之中与电子游戏和动漫等同新媒介最契合的文艺形式一较高下。

  《风姿物语》能够成为起点,也有赖于一系列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是大的文化环境。台湾比大陆更早开始互联网建设,同时也更早经受欧美和日本流行文艺的浸染,可谓得风气之先。其次是小的创作气候。在《风姿物语》开始连载时台湾仍未废除“出版法”(1999年1月废止),审查部门对网络空间中出现的新内容也一直保持着关注,但交通大学BBS在相关教授的保护下维持着难得的自由叛逆风气。25最后则是罗森本人的放纵不羁,作为一个从小就尝试情色文学(日本称之为官能文学,也被承认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创作的作家,他既能广泛接受新的文艺形式,又有相当深厚的文学素养,更敢于打破小说创作的一切成规。

  《风姿物语》的开创性巨大,因此它的冒犯性也极强,如在“网络文学十年盘点”中,读者力荐的《风姿物语》就被来自各大文学期刊的评委在初审中打出周点评最低分,并引发了网文读者的广泛质疑。主流文学界对它的接受无疑需要一个比《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漫长得多的过程,背后还必然会牵涉到文学观念乃至文学体制的变动。《风姿物语》打开的属于网文的想象方式,不是现实主义,更不是现实题材,对中国新文学传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其中的“神神鬼鬼”“装神弄鬼”26也难免会引起有强烈现实责任感的启蒙知识分子的反感。不过,想象力在文学中的地位或许比我们过去认为的更加重要,甚至是第一位的。以《人类简史》闻名的尤瓦尔·赫拉利在新作《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27中就认为,智人之所以能够崛起成为地球的主宰者,主要原因在于其具备了虚构故事的能力,这甚至比使用工具更加重要。

  在当前这样一个分化的世界,尽管我们对旧故事普遍已失去信心,但对新故事仍远未达成共识。网文大神们公开地表示要以《风姿物语》取代《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作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也正是要为网文架构的新世界和讲述的新故事正名,并从起源问题入手,明确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正根、主线和未来方向。如果我们将“文学”理解为时代精神的自我显现,那么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确是拥有不同(但有关)的历史自觉——它在根本上追求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高于现实又可以被现实社会接受的幻想世界与幻想人物,以此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并提升读者的精神力量。至于网文的新世界、新故事和新人物,最终是能在痛苦的挣扎之后展示出通向未来世界的潜能,还是仍然似新实旧,在历史的闭环之中无法挣脱,则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若不在生产机制而是在“文学本体”的层面上讨论网络文学,以《风姿物语》为起点会是最好的一种起源叙事。但在本文中,我更关注的还是产生了千千万万个《风姿物语》的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机制。

  黄金书屋里的“吃书人”

  1998年5月于湛江在线28信息港29成立的个人书站黄金书屋,是中国网络文学萌发期规模最大的网络书站,长期被网文圈内部视为中国文学网站的不祧之祖。早在2005年4月发表的《玄幻网站风云录》30中,一位极具现场感和历史感的网络文学原生研究者就以后世史学家为笔名,将中国玄幻类文学网站从1998至2005年间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31。在第一个属于网络书站的“黄金时代”(1998—2001)里,他指出黄金书屋“牢牢占据了网络书站老大的位置”,甚至在网民中也有了“上网读书不识黄金书屋,再称网虫也枉然”的说法。那么,黄金书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又为何能在网络书站中拥有最高的地位?

  这必须要从个人书站这一中国文学网站的最初形态说起。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网络的应用场景还相当有限,除了论坛和聊天室,最兴盛的莫非个人主页。在各种主题的个人主页中,有一类是网上图书馆/电子文库。最早的中文电子文库可以追溯到1994年诞生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太阳升考访(Gopher)站32。方舟子在1995年建立的新语丝文库,更是率先发起了“鲁迅著作电子化工程”“宋词电子化工程”和“唐诗电子化工程”。人类文明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字资源,开始被各类电子文库一点点搬到了网上,以代码的形式存身赛博空间中。到1998年,各地的信息港包括刚刚建立的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开始向个人提供免费的储存空间,除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以外的普通中国网民,也有机会建立起各种更加私人化和专门化的书站。

  1998年,文学城(3月)、黄金书屋(5月)和书路(7月)这三个当时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书站相继建立。它们主要是把实体书扫描、校对后上传,同时也对网上已有的其他电子书籍加以整理、转载。其中,黄金书屋的创始人youth有比较专业的个人主页制作技术和信息管理素养。几乎每日都有更新的黄金书屋,凭借丰富的内容与细致的分类,上线第一个月的日均访问量就达到3千人次。1998年8月后,之前负责建设香港子才健康网的youth更因东南亚金融风暴暂时失业,选择把黄金书屋作为一个创业项目全心投入。于是,黄金书屋很快在众多个人书站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网络阅读的一个中心——不但在1998年全国个人主页大赛中获得亚军和最佳人气奖,更在中国上网用户刚刚超过百万的情况下33,日均访问量就突破3万人次。黄金书屋上的书籍虽然被分成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哲学宗教和文学评论等15个类别,但最受欢迎并得以长期在主页上展示、推荐的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扫描上传的纸媒类型小说,另一类是网友投稿的原创文学。

  彼时流行的类型小说主要是民国时期和1949年后港台出版的“存货”,这些作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不能说很少,但在深陷阅读饥渴的大陆读者看来,却是远远不够“吃”的。就如weid(段伟,龙的天空创始人)在他的《网上阅读十年事》里所描述的,即使“倪匡20多年的积累,黄易出道以来的作品,连同席绢的10余部小说,集中地出现在了书摊、租书店中”,但在他们“恐怖的阅读习惯”面前,都未能支持很久——对weid来说,“《黄易作品集》《卫斯理系列》《原振侠系列》《田中芳树作品集》这是不多的可以让我看3天左右的作品目录”。34这种旺盛的阅读欲望是长期压抑后的反弹,那些在1990年代解决了温饱问题终于可以考虑精神需求的普通读者,真可以被称为是“吃书人”,而不只是读书人——吃得最多的自然是通俗小说这一最大众化的精神食粮,且不求精细只管饱腹。几如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周瘦鹃所言:“每逢星期六清早,发行《礼拜六》的中华图书馆门前,就有许多读者等候着;门一开,就争先恐后地涌进去购买。这情况,倒像清早争买大饼油条一样。”35像吃大饼油条一样每日吃通俗小说,自然是精神发展的必经过程,甚至大部分读者并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进发,终身都保持此种口味。

  最早的一批网文爱好者,无论后来成了重要文学网站的创始人,还是最顶尖的“白金作家”,抑或说一直只是普通的读者和不知名的写手,他们最初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吃书人”身份。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是为了更快更全地看到当时完全依靠纸质出版的各类通俗小说,才追到了网上,并主导了包括黄金书屋在内的各大个人书站的阅读风向。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关于1997—99年在香港出版的黄易的《大唐双龙传》。这部当时最流行的小说的繁体版主要在租书店流通,因此是每月出一卷,一卷六万字,大陆则在书店售卖,需要积攒三卷才能出一本。为了满足焦急等待的同好们,清华大学的几个学生每月都将托人从香港寄来的《大唐双龙传》在学校实验室扫描上传,这一速度即使是大陆的盗版书商也望尘莫及。于是,大批武侠小说爱好者养成了上网“追书”的习惯。

  这批因为各种原因上了网的通俗小说爱好者,最初大都还能沉浸在黄金书屋等书站中疯狂阅读,但不久后就纷纷发现无书可读——在消费时代,大众对精神产品的消耗速度和质量要求也绝非过去可比。中国大陆最早的网络原创小说,几乎都出自这些阅读需求未被满足的读者手中,也是他们催生了最早的原创文学网站。不只是黄金书屋,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潇湘书院等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网站,都是从扫描、转载纸媒类型小说起家,从而汇聚起一批酷爱通俗小说的“吃书人”作为最初的核心用户,然后才有机会在网络原创兴起之后,转型为原创文学网站。

  后来默默无闻的黄金书屋,则是因为当时太过成功,早在1999年12月就被资本收购。黄金书屋在被收购之后,出于版权考虑,登载内容更加谨慎,不再能放开手脚“搬运”,内容优势逐渐丧失;同时管理水平也下降很快,无法跟上快速变动的互联网时代,原创部分发展缓慢。因此,当集阅读、创作、交流于一体的原创文学类BBS以及文学网站兴起后,黄金书屋这个一度主导网络阅读的中国最大的个人书站,便难以避免地走向了衰败。

  虽然黄金书屋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仅有不到两年的兴盛期,但的确代表了个人书站这一文学网站的最初形态,也体现了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更是链接印刷时代和网络时代文学阅读和创作的关键一环。然而,后来的文学网站都是以书站模式为表,论坛模式为里,建立在将纸质书电子化基础上的书站模式并非中国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核心模式。

  就此而言,以黄金书屋作为起点的起源叙事虽有可观之处,但也有其内在缺陷,那就是它所代表的书站模式不能够将大众的文化生产力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组织起来,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这在同为个人主页,但一开始就走上原创道路的榕树下体现得更为明显。

  榕树下的兴衰和编辑审稿制的成败

  1997年12月25日,归国创业的美籍华人朱威廉建立了个人主页榕树下。在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史上,榕树下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黄金书屋、龙的天空以及起点中文网等所有在网文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书站/论坛/文学网站,无一不是在和同类站点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但就像它的创始人朱威廉一样,榕树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同类,而是一个特例。可以说,榕树下虽然也有一定的自然生长环境,但主要是一个人工催熟的产物,没有朱威廉个人的作用就绝不会有榕树下的兴盛。一个年轻的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办了一个原创文学的个人主页,居然就发展成了当时在主流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文学网站,并长期被视为中国文学网站的代表乃至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榕树下究竟是怎样完成这一事业的?为何它可以拥有如此声势,但尝试的这一条路却注定走不通呢?

  理解榕树下必须要先认识朱威廉。1994年选择去到上海时,朱威廉刚刚23岁,从小在美国长大的他,回国时已经是一个极具商业天赋的创业者。重新向世界打开大门不久的中国,对于他来说,不仅是母国,也是一个淘金之地。到1997年底建立榕树下时,经营广告公司的朱威廉自陈已经能拿到50万美元的年薪。而在后来的叙述中,他与被认为是倡导纯文学的榕树下的关系,常常被理解成年少多金的“文学青年”36为纯文学一掷千金,榕树下也被文学界定位为“网上《收获》”。对榕树下以《收获》为目标的猜想,朱威廉只是礼貌地回应:“可能《收获》想办个榕树下还差不多吧”37。

  不过,如今他自己倒是很愿意接受为文学而落魄的文学青年人设,“如果我当年把钱用来买别墅,也许现在已经有十几亿乃至几十亿的身价了……如果使命召唤我做一名落魄的文学青年,那我就履行我的使命。”38可是,在英语世界中长大的朱威廉真的很难称得上文学青年,榕树下的目标更从来不是要发展纯文学,而是为了满足当时上网人群中巨大的写作、发表和阅读需求——这种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与马化腾用QQ满足网民聊天的需求、马云用淘宝满足网络购物的需求是相同的。如果不考虑文字和短视频的媒介区别,以及早期互联网的精英氛围与如今大众主导网络风向的差异,在满足网民表达和交流需求的层面上,或许可以勉强把榕树下类比为当年的抖音。

  榕树下创立之初,朱威廉在各处聊天室、BBS邀请网友投稿,来稿则由他独立编辑。由于当时可供网民发表原创文学的园地极少,榕树下的来稿量与日俱增,很快超出了朱威廉个人的处理能力。1999年7月,榕树下全球中文原创作品网编辑部成立,但与稍晚的红袖添香(2001年4月成立编辑部)等同样以散文、诗歌和中短篇小说为主的原创文学网站不同,榕树下的编辑部并非一直是网友自发组织、义务劳动,而是很早就职业化了。在当年8月,朱威廉就注册了上海榕树下计算机有限公司,正式开始商业化运作。朱威廉对榕树下的个人投资,是这一由个人主页发展而来的文学网站在2000年左右能够在同侪中一枝独秀,对主流文学界产生直接冲击的根本原因。

  彼时,华尔街对互联网企业的追捧已经达到了一种痴狂的程度,且不论网景(Netscape)和雅虎(Yahoo!)的商业奇迹和造富神话,任何一个有着一定流量的互联网企业,都可以在长期亏损经营但占据该领域主要市场份额的条件下,在纳斯达克获得一个相当不错的估值。在几乎所有的中国网民对互联网都还懵懵懂懂,甚至抱有这可能是一个自由的乌托邦空间的期待之时,拥有美国经验和华尔街资源的朱威廉,已经比较清晰地认识到了互联网不但有改造世界的力量,也会是一个真正的财富横流之地。于是,在经过了一年半的试水,确定了文学在Web1.0时代(以静态的、单向度的阅读为主)的中国足以成为一个最能汇聚流量的话题之后,朱威廉逐渐把所有可以调动的现金和资产都投到了榕树下。在没有一个成熟商业模式的情况下,榕树下在2000年就扩张到了有两百多个员工的规模,以至公司的前台小姐都劝告他:“朱总啊,你买个楼啊。你一天发的工资就可以买三个房子啊。”39

  正是在如此规模的投入下,榕树下不但汇聚了宁财神、李寻欢和安妮宝贝等当时在网上最知名的作者,还经由著名作家陈村举办起最早的“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1999年11月)40和“网络文学研讨会”(2000年1月),在文学界产生了相当影响。最重要的是,榕树下在2000年后逐步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点击量最大的站点之一,实现了“变大优先”的战略,成了无法绕开的巨头——在2001年进入中国并一度成就陈天桥中国首富地位的韩国网络游戏《传奇》,在接触盛大集团之前就联系了榕树下。然而,也正是朱威廉的全球视野最终使榕树下必然要承受全球化的风险。2000年3月10日,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暴跌,引发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到了2001年,泡沫全面破灭,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依靠风险投资的互联网公司在“烧完钱”后无法继续融资,停止了经营。榕树下虽然不太依靠外部投资人,主要以朱威廉个人的资金和资源支撑,但也陷入了“找钱”的困境41,并最终只能在2002年2月以仅仅几十万美金的价格被当时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团贝塔斯曼收购。

  朱威廉并非纯文学爱好者,也不是一个“吃书人”,做文学网站主要不是因为热爱。他对榕树下的设计更多是用网络这一新媒介去满足在印刷时代培养起来的广大文学青年的既有需求,而非去发现和创造一个新的文学方向。用今日流行的句式来说,榕树下做的事是“互联网+文学”,而非网络文学。榕树下却恰恰因此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它既是印刷时代的遗腹子,在按照出版的规则和习惯来发展网络原创文学;又是网络时代的早产儿,在资本的催化下成熟的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所有的文学论坛或网站。榕树下的兴衰不只是一个创业故事,透过它于更深处看到的是,在一个媒介变革时期,旧的行之有效的文学制度在一开始仍能吸引最多的受众,但又逐渐在新媒介中水土不服,进而被尝试补足、完善,但最终被解构、消化和吸收,成为驱动新模式的资源。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刷时代的出版工业中占据核心地位的编辑审稿制及其背后的精英标准和力量,在网络文学的时代将何去何从。

  把榕树下的发展目标视为“网上《收获》”虽是一种误读,但仍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观察角度,除了存在于网上,拥有近乎无限的版面外,其他方面它都太像文学期刊了。何况,榕树下兴起的主要路径就是用一开始运作良好的编辑制度去打捞起被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化热”培养出来的广大文学青年/中年。从朱威廉津津乐道的他亲自给最早一批作者修改标点符号,再到组建一个庞大的基本是按照期刊编辑规则运转的编辑部,甚至连分类也都是完全延续散文、诗歌、小说这一报刊时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确立下来的文类标准。可以说,榕树下就是一个综合性纸质期刊的网络升级版,它也尝到了这一套以编辑审稿制为中心的现代出版制度的种种好处,不但是有成例可循,更有大规模的不必重新养成的用户。在2003年,当朱威廉离开、编辑部缩小后,榕树下仍每天平均收到4000份上下的稿件,并刊出几百件。

  自然,榕树下在享受着印刷时代的遗泽时,也不得不承受它和网络媒介在底层逻辑上的冲突。对网站来说,面对海量的稿件,编辑部只能不断膨胀,但仍不可能与大众的文化生产力的增长速度相匹配,导致有发布的空间也有足够的稿件却缺少作为中介的编辑。结果是编辑苦于看稿,根本没有余裕发掘出真正有价值的稿件,更不可能很好地体现出某种精英标准和价值导向,最终编辑制度是名存实亡——在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大赛”中,宁肯的《蒙面之城》就没有被负责初选的编辑选中,还是评委会主席陈村本人去稿件库中挑出来的。42对作者来说,早期的网络创作纯粹是一种自由自发的劳动,在没有收入又付出很高的脑力劳动成本时,“发表自由才是网络写作最有吸引力的地方”43。在榕树下投稿不但需要几天的审核编辑才能发表出来,审核标准还常常带有某种特定的文学倾向乃至文学规范,是不够自由的。因此,相当多的原创作者就去了更加自由的文学论坛或开设了作家专栏可供自行发表的文学网站,并推动了新的文学样式的诞生与繁盛。

  榕树下并非没有注意到编辑审稿制在网络时代产生的种种排异反应,也很早就开始通过向作者和读者赋权来解决这一最突出的矛盾。其中,2001年下半年启用的名望制度和2002年底推行的社团机制是最重要的尝试。在名望制度中,发表文章和被编辑推荐会获得名望及与其匹配的称号,称号在“白衣秀才”及以上级别的用户,在留言版发帖后标题栏字体会自动加粗显示;“甲榜进士”及以上级别用户,文章投稿后可以自行编辑发表。在社团机制下,榕树下允许志趣相投的资深用户组成文学社团,自行开辟和管理社团的版面和论坛,拥有编发稿件和举办社团活动的权力,很快兴起并长期活跃的墨派文学、雀之巢和诗词雅韵等文学社团也一度拥有着相当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这些制度都缓解了编辑审稿制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的问题,但长期看来,它仍无法在网络空间中维持一种可持续的文学生产,关键就在于无法和以论坛模式为核心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模式竞争。在UGC模式之下,写作、阅读和推荐的权力都被完全赋予用户,文学网站的编辑虽然还被称为编辑,但实际上做的是产品经理的工作,主要是不断满足作者特别是读者的种种需求,和纸质期刊中编辑的工作性质全然不同——前者是为大众服务,后者则仍要引领大众。榕树下在朱威廉之后,相继经历了“贝塔斯曼时代”“欢乐传媒时代”和“盛大文学时代”,在出版、影视和网文行业中辗转,虽然到2010年代初还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出版、影视改编还是在线付费阅读都无法挽救榕树下,根本原因就在于,编辑中心制无法适应新的爆发式增长的文学生产力,更何况它背后的精英标准已然失效且短时间内无法重建。失去了对大众的号召力和吸引力的精英导向,只能逐渐萎缩成小圈子的自娱自乐,而新的精英标准只能在网络文学内部重建,并以一种不同于编辑制度的形式发挥作用,这一点只能另文讨论。

  以榕树下为中国网络文学起点的叙事虽有标本意义,但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金庸客栈代表的论坛模式才是网络文学生产的核心模式。

  金庸客栈与中国网络文学的论坛模式

  相比榕树下的鼎鼎大名,开创了中国网络文学论坛时代的金庸客栈是少为人知的。它的兴盛和衰落都发生在互联网的“古早时代”,且和后来的文学网站之间并无直接的亲缘关系,因此不但没有被主流社会充分了解,甚至没有在飞速变化着的中文互联网上留下太深的痕迹。1996年8月正式建立的金庸客栈,早在网络远未普及的2001年就已是江河日下,离开了网络空间的舞台中心,到2003年后更是完全没落下去。44尽管,今何在的《悟空传》在2000年首发于此,宁财神45、李寻欢46和江南47也都曾活跃于此,然而它所哺育的这一批作者,无一不是在网上成名之后就“逃到网下”,虽然纷纷跻身21世纪最成功的电视剧编剧、出版商和畅销书作家之列,但也全都永远地告别了网络写作。

  金庸客栈并不是中国最早的网络论坛,且不论台湾几个大学的校园BBS,即使在中国大陆,1995年建立的水木清华BBS也要比金庸客栈更早一年。那为何不是孕育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台湾成功大学BBS,也非诞生了《风姿物语》的台湾交通大学BBS,更非生长出中国最早之耽美论坛桑桑学院(1998年5月建立)的水木清华BBS被我视为论坛模式的起源,进而被认为是中国网络文学在生产机制层面的源头呢?金庸客栈何以成为论坛时代的中国网络文学最好的代表?

  答案就在问题中,在网络、文学、论坛这三个关键词里。

  先说网络。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高校BBS及其文化虽然占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但因其“学院范儿”带来的天然排外性,从来不是网络空间和网络文化的中心。而金庸客栈和与它一同诞生在利方在线的体育沙龙,这对“双子论坛”在20世纪最后几年里于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中文互联网的核心舞台之一,地位绝非偏居一方、带有本地和本校色彩的各种论坛可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金庸客栈和体育沙龙共同催生了新浪网48,实际上也为新浪门户网站、新浪博客、新浪微博这一系列在中国互联网不同发展阶段中都举足轻重的网站/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积攒了最初的人气并奠定了文化的基因。因此,金庸客栈不仅可以被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之地,也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源头之一。

  再说文学。金庸客栈虽不是最早的网络论坛,但却是最早以文学为主题的网络论坛。它上承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传统,下开“大陆新武侠”和东方奇幻的创作潮流,贡献的并非只是几部代表作品,更体现出了文学风潮的转向和不同类型的升降。最初以评论金庸小说和原创武侠小说起家的金庸客栈,虽在当时并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武侠作家和作品,但后来“大陆新武侠”的代表人物凤歌(《昆仑》)、沧月(《听雪楼》系列)、小椴(《洛阳女儿行》)、杨叛(《简单武侠》)其实都曾混迹论坛,并在其中积攒能量、待时而飞。中国最早也是煊赫一时的东方奇幻小说“九州”系列49,虽然是在2001年诞生于清韵书院,但发起人水泡和参与创作的核心人员江南(《九州·缥缈录》)与今何在(《九州·羽传说》《九州·海上牧云记》)等人都是相识在金庸客栈,并刚刚因为“新老之争”集体从金庸客栈出走到清韵书院。

  最重要的是论坛。相较于校园BBS,作为公共论坛的金庸客栈形成了更完整的论坛模式与论坛文化。尽管金庸客栈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和网络文学的发展史上都有着开辟之功,但这种论坛模式和论坛文化,才是奠定其在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中源头地位的关键因素。与黄金书屋和榕树下的书站模式相比,以金庸客栈为代表的论坛模式,这一完全解放了大众文学生产力的UGC模式,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生产的根本模式——后来的文学网站,都是以书站模式为表,论坛模式为里。同时,建立在论坛模式之上的论坛文化彰显的也不只是互联网“古早时代”的生态,更集中地体现了整个网络空间的核心文化矛盾:那就是“民主与领袖”50的问题,更普泛地说,是普通用户和意见领袖的关系问题。

  金庸客栈不仅是一个原创文学的论坛,更是一个网民开展文学/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互联网天然具有的去中心化特征51,再加上论坛的匿名特性,使中国第一批网民在与同好相聚网络空间组建起一个个趣缘社区的同时,又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着一场无政府的社群自治实验。互联网早期由技术门槛造就的精英氛围也为这一自由与民主的试验场提供了必要条件——直到金庸客栈诞生一年多后的1997年10月,中国的全部上网用户数不过62万52,且这批网民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包括金庸客栈在内的一批公众论坛的黄金时期普遍只有两到三年,之后即使不被外部力量冲垮,也会因为被迫容纳大批闻名而来但与论坛的趣味不合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而很快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其中,最典型的冲突就是在金庸客栈中以“砖水之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老之争”。所谓“砖”,指的是有质量的文章和评论(取“砖”质地紧密之意),“水”则指代闲聊帖和与论坛主题无关的帖子(取“水”质地稀松之意)。随着金庸客栈的出名和上网人数的增多,金庸客栈逐渐出现了“水势过大”的趋势,即“灌水”的帖子过多而原创文章和深度评论占比缩小,“砖水平衡”被打破。随之,论坛“老客”指责新人只知道“灌水”,破坏了客栈原本的文化环境——“愣是把个豪侠云集的武林大会,弄成了天桥下卖把式的场子”53。“新客”则指责许多老人在停止原创的“潜水”状态下,没有资格指手画脚。由“老客”担任的版主则需要长期删除各种“水帖”以保持金庸客栈的文化传统和讨论质量,论坛管理难度的提升和工作量的剧增也使版主的权力大为扩张,并导致论坛本就存在的“新老矛盾”以及管理者和普通用户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

  2000年8月26日,正处在鼎盛期的金庸客栈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内乱”,网友与网友、网友与版主以及新浪工作人员间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当日爆发了出来,大规模的炸版54、删帖、吵架乃至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使论坛出现了大混乱。此后,金庸客栈还发生过两三次大的震荡,大批“老客”也因此陆续出走到清韵书院55、彼黍离离56、第奥根尼57等论坛。金庸客栈的“826事件”,不但是客栈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成为原本的论坛文化不可持续的象征性事件。

  在短暂的兴盛期中,金庸客栈因民主与自由的风气——几乎是完全直接的民主和可以彻底不负责任的自由,而显示出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并被许多“住客”视为网上的精神家园。然而,金庸客栈的模式既难以持续,也不可再现。首先,这一论坛式的民主要良好运作在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即使是在一个相对精英的环境中也很容易就走向堕落,当互联网的整体环境从精英和小众向草根与大众转变后,维持论坛生机的这类直接的、少有限制的民主,就再难以运作下去了。2001年以后,中国网络文学的论坛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后来的文学论坛,主要分化为两类:一类以复杂严密的版规和极高的准入门槛来维护论坛的秩序和风气。著名网络作家蒋胜男在辗转金庸客栈、清韵书院后,主要的落脚地后花园文学论坛就是一个采取邀请注册制,并长期只有数百活跃用户的论坛。这类小论坛依靠“圈地自萌”保持住了精英的氛围,更营造起一个隐秘的角落来保证小众圈子的纯粹性和反叛性,为各种亚文化的生长提供了空间,如首创“注册答题制”58的露西弗俱乐部(1999年12月建立)就是中国耽美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而最早“触网”的先锋文学作家陈村,也在2004年借鉴第奥根尼搭建起了一个采取后台实名制的读书论坛“小众菜园”,一时汇聚起叶兆言、吴亮、孙甘露等知名文化人。曾在榕树下主持了两年“躺着读书”论坛的陈村,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必然伴随绝对自由一同到来的混乱状态59,明确表示:“本园谢绝申请,唯一的入园小径,是请园中的老菜农推荐,经批准后发放种菜执照”60。另一类是仍保持着开放状态的公众文学论坛,但都很快结合了个人书站的模式进化为文学网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玄幻文学论坛,它们主要于2001—02年间汇聚在采用网友“自主建版、版块独立”模式的西陆BBS61中,大部分很快就在壮大之后独立建站,并最终演化成了诸多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史上占据关键位置的文学网站。龙的天空、幻剑书盟、起点中文网三家先后领军中国网络文学的文学网站,都是从西陆BBS中的玄幻文学论坛进化而来,天鹰文学、翠微居、逐浪网等早期重要网站亦成型于此。在2003年起点中文网第二次改版后,文学网站模式完全成熟,文学论坛的时代逐渐落幕。但极有意味的是,在2003—17年的十余年时间中,仍为论坛模式的百度贴吧依靠盗版成为网文读者最大的聚集地,也是网络文学最重要的原生评论区和同人创作区之一。

  论坛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学网站模式,把发表、评论和推荐的权力全部平等地赋予了每一个用户,在进入商业化时代后,更准确地说,是赋权给了所有能带来商业价值的用户。这在根本上解放了中国网络文学的生产力,使网络文学的野蛮生长拥有了不竭动力。开启和代表了中国网络文学论坛模式的金庸客栈,也就成了中国网络文学在生产机制层面的真正起点。

  结 语

  如何为中国网络文学确定具有原点性质的源头,实在是一件颇费思量的事。即便是已经给出五种不同的起源叙事,但毫无疑问仍未能穷尽有价值的模式。没有将海外华文网络文学的站点(如ACT中文新闻组62和《华夏文摘》)视为起源之一,是否意味着一种以中国大陆为绝对中心的视角呢?同时,忽略了作为耽美文学最初起点的桑桑学院63,又是否意味着主要是在以男性的视角谈论中国网络文学呢?不把这两种颇有人主张的起点纳入本文对中国网络文学多重起源的叙述里,其中的缘故主要在于,海外华文网络文学在时间上虽是最早,但仍是把网络当作一个新的便捷的传播渠道,在内容创作上并未显示出充分的“网络性”;桑桑学院的建立不但远在同类的金庸客栈之后,更是一开始就以小众自居,可以作为耽美论坛的起点,却不足以称为整个中国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起点。因此,尽管需要承担上述的风险,但我仍不愿意将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叙事继续扩张,无限地认可多元叙事的价值。因为就起源这一概念而言,它本身就携带着一种对根源性和中心性的追求。

  注释:

  1 1996年6月开通的利方在线(www.srsnet.com)是国内最早的商业网站之一。网站最初为技术论坛,提供四通利方公司的汉化软件下载并解答用户提问。因客观上为网友提供了当时罕见的网上交流平台,话题很快就拓展到了软件之外,网站顺势开辟了多个主题论坛。

  2 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1915—1927)》(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在文学生产与流通的视野下回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原初场景,重新书写了现代文学的诞生史;陈平原在2002年召开的“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现代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古典文学’,除了众所周知的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还与其生产过程以及表现形式密切相关”。参见陈平原:《“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序言第1页。

  3 1998年9月,在网络连载结束三个月后,台湾红色文化出版社就推出实体版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该书出版后很快位居台湾图书畅销榜前列。

  4 马季:《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版。

  5 2008年10月29日至2009年6月25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指导下,中文在线旗下的17K小说网与《长篇小说选刊》联手承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点评活动。推出十佳优秀作品:《此间的少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新宋》《窃明》《韦帅望的江湖》《尘缘》《家园》《紫川》《无家》《脸谱》。十佳人气作品:《尘缘》《紫川》《韦帅望的江湖》《亵渎》《都市妖奇谈》《回到明朝当王爷》《家园》《巫颂》《悟空传》《高手寂寞》。

  6 2008年9月,刘庆邦、蒋子龙等30位在省作协担任主席、副主席的作家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长篇小说。主办方根据读者点击量和评委的评审开展评奖,冠军得主将获得人民币10万元奖金。2009年9月,大赛结束,吉林省作协主席张笑天凭《沉沦与觉醒》获得一等奖,点击量240多万。当时起点中文网点击排行榜前50的网络小说,点击量至少有千万。

  7 据时任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回忆,盛大文学最初打算直接找中国作协合作,但遭到拒绝,最后是单独邀请各个省的作协主席(其中一些是各省作协副主席)参赛。在大赛举办后,中国作协召开“全委会”时,所有人都在骂“30省作协主席小说大赛”。参见邵燕君、吉云飞:《“我是给网络文学做加法的人”——盛大文学前CEO、火星小说创始人侯小强访谈录》,邵燕君、肖映萱主编:《创始者说:网络文学网站创始人访谈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8 在诸多网络文学的“民间史学家”笔下,罗森的《风姿物语》历来都被视为“中国网络文学的鼻祖”。2019年5月,我和邵燕君老师在杭州参加“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周”时,还被著名网文作家猫腻特意提醒:“我在的一个作者群,最近大家在群里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罗森的《风姿物语》才是中国网络文学的源头。这个观点,我们要到处去说。”在流浪的蛤蟆、愤怒的香蕉等大神的微博上,我也看到过类似的说法。

  9 靳瑞霞:《为何难以被超越?——对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古典性解读》,《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第2期。

  10 2002年10月17日,由杭州市余杭小百花越剧团与上海越剧院联合制作的越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杭州首演,反响颇好,且此后多次在不同的地区和舞台上重演。

  11 2019年8月5日,我到珠海采访了已经定居大陆的罗森,在访谈中他特别强调了《风姿物语》的出版有赖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流行。

  12 2019年8月12日,我到南京采访了出版大陆网络小说最多的台湾信昌出版社的老板老蓝,他向我介绍了整个台湾基于租书店的出版市场的历史和现状。当时,台湾的出版市场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是卖书的书店,二是租书店。租书店为读者提供不需要收藏和重复阅读的娱乐小说和漫画作品,其中小说大致为六万字一卷,而出版社给租书店的售价长年为160新台币一卷。在武侠小说的鼎盛时期,台湾租书店在五千家以上,1980年代后逐渐衰落,在大规模出版网络小说后,又逐步恢复到巅峰状态,最终在智能手机普及后的2014年彻底衰落,2017年后整个市场就近乎消失,只余下数百家还在勉强支持。

  13 1999年7月20日起,万象图书陆续出版了《风姿物语》第1—11卷;其后,狮鹫文化出版了接下来的40卷;狮鹫文化因经营不善倒闭后,河图文化出版了最后26卷。

  14 猫腻:《大道朝天后记-窗外的湖》,猫腻微信公众号2020年8月21日。

  15 罗森:《风姿物语》,起点中文网,第1章第1页。

  16 贺拉斯:《诗艺》,转引自杨周翰为《埃涅阿斯纪》所作序言,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杨周翰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17 柏拉图:《裴多篇》,谢善元译,《苏格拉底之死》,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126页。

  18 恩格斯:《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

  19 1970年代,面对新自由主义治理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出了这句著名宣言。

  20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新小说》创刊号,1902年11月14日。

  21 《鬼畜王兰斯》是1996年12月发行的成人向策略回合制游戏。《风姿物语》的主角一开始就名为兰斯,后来才改为兰斯洛。

  22 《暗黑破坏神》是1996年暴雪娱乐公司推出的一款动作RPG(角色扮演游戏),是游戏史上的经典作品。

  23 《罪恶装备》是由日本游戏公司Arc System Works在1998年5月发行的一款格斗策略游戏。

  24 《魔戒》最早的中文版由台湾万象图书在1998年推出。

  25 在我的采访中,罗森表示诞生《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台湾成功大学BBS和孕育《风姿物语》的台湾交通大学BBS,虽然同为当时台湾影响力最大的校园BBS,但风格极为不同。交大BBS以自由叛逆著称,而成大BBS则更加主流,原因就在于当时交大的相关教授为主持BBS的学生提供了尽可能的保护,而成大则不然。

  26 陶东风:《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的时代》,《中华读书报》2006年6月21日。

  27 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林俊宏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版。

  28 湛江在线始建于1996年,是全国首个开通个人主页服务并且不限制个人主页空间的网站。中国早期的许多著名个人网站如完全上网手册、黄金书屋等都出自湛江在线。1999年1月,湛江在线更名为碧海银沙。

  29 1996年,在美国克林顿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启发下,上海市“九五”科技发展规划总体组提出了名为“信息港”的中国版“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各地均提出要打造本地的信息港,并由各地区的中国电信分公司运营。这类信息港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早期网民的重要聚集地,黄金书屋、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潇湘书院等著名书站和网站均发端于此。

  30 这是目前可见最早的对中国网络文学生产机制进行系统梳理的著作,首发于起点文学网,最后更新日期为2005年7月5日。

  31 作者分别以黄金、白银、青铜、黑铁来命名这四个阶段,这一从黄金时代向黑铁时代下降的命名方式也显示出在当时精英网民中普遍存在的对互联网商业化的拒斥和对早期精英氛围的怀恋。

  32 “考访”是一种只能传递文本文件的网络存储、取阅方式,早已被万维网所取代。太阳升的收藏分为“电子刊物”“文学读物”“百科知识”“百家争鸣”“人物专集”“各地新闻”。

  33 1998年7月,CNNIC发布第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1998年6月30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54.2万台,上网用户数117.5万。

  34 weid:《网上阅读十年事》,首发于龙的天空论坛,2008年6月15日。

  35 周瘦鹃:《闲话〈礼拜六〉》,《拈花集》,上海文化出版社1983年版,第94—95页。

  36 陈村:《文学青年朱威廉》,《青年作家》2001年第5期。

  37 参见邵燕君、李强:《为文学青年创造了空间,但走得太超前——榕树下创始人朱威廉访谈录》,邵燕君、肖映萱主编:《创始者说:网络文学网站创始人访谈录》,第9页。

  38 程千千、章晓莎:《“榕树下”与网络文学20年:网络文学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澎湃新闻2017年12月6日。

  39 邵燕君、李强:《为文学青年创造了空间,但走得太超前——榕树下创始人朱威廉访谈录》,邵燕君、肖映萱主编:《创始者说:网络文学网站创始人访谈录》,第10页。

  40 1999年11月11日,榕树下举办“首届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大赛,评委包括主流文学作家贾平凹、王安忆、王朔、阿城、余华、陈村、郦国义、郝铭鉴,网络作家宁财神、邢育森、安妮宝贝、吴过、柳五、SIEG,网友代表全景、残剑、温柔。尚爱兰的《性感时代的小饭馆》获小说一等奖,蚊子的《蚊子的遗书》获散文一等奖,宁肯的散文《我的二十世纪》亦在获奖之列。次年1月22日,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商城剧院举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痞子蔡)、《活得像个人样》(邢育森)被改编为话剧,在典礼上表演。

  41 2001年8月22日,榕树下组织“贝塔斯曼杯·第三届全球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受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影响,榕树下融资谈判受挫,自身资金不足,导致获奖作品并没有获得承诺的奖金。评委会主任陈村因此辞去评委及榕树下“躺着读书”版主之职。

  42 参见邵燕君、李强:《“我以为先锋的东西,网络并没有出现”——榕树下艺术总监、先锋文学作家陈村访谈录》,邵燕君、肖映萱主编:《创始者说:网络文学网站创始人访谈录》,第21—22页。

  43 白若云、张泽坤:《网络文学生态与影视化改编——遇见施定柔》,云里阅天下微信公众号2020年8月28日。

  44 2003年6月14日,金庸客栈时任版主以“客栈店老二”之名发表“金庸客栈文章导读(十)”。导读系列是版主之一小号鲨鱼为挽救客栈人气,同时保持论坛风气和传统的尝试,但在本篇导读中,他也直言“客栈已全面进入今天菜园式的灌水时代和市场式浮躁做作的造砖时代”,“导读……也成了客栈没落的缩影”。

  45 1999年底,成名于金庸客栈的宁财神接受朱威廉邀请担任榕树下运营总监,主要负责网站设计工作,于2002年离职,成为职业编剧。2006年1月2日,他担任编剧的《武林外传》在央视播出,影响深广且被视为中国古装情景喜剧的最高峰。《武林外传》中的核心场景“同福客栈”和贯穿始终的客栈文化、武侠文化,都受到金庸客栈的直接影响。

  46 2000年9月11日,应朱威廉之邀,李寻欢到上海出任榕树下总编。自此,李寻欢基本停止写作,后成为出版商,签约韩寒、易中天、冯唐等畅销作家,以本名路金波为人所知。

  47 在2002年以《此间的少年》闻名之后,江南也很快转入线下成为杂志主编和畅销书作家,并以《龙族》系列屡登中国作家富豪榜榜首。

  48 1998年12月,新浪网络公司成立,四通利方与华渊资讯网合并而成新浪网,王志东出任总裁兼CEO(1998—2001)。金庸客栈被整合到新浪门户网的历史文化社区下,并长期是新浪论坛最重要的版块。王志东曾在2000年9月10日的“西湖论坛”上公开表示,新浪能在全球华人中占领位置,谈金庸、谈武侠小说的话题起了相当大的一个作用。也是在这次论坛上,金庸亲笔为金庸客栈题名。

  49 2001年12月,改编自英国作家J.R.R.托尔金奇幻小说《魔戒》的好莱坞电影《指环王:护戒使者》在美国上映并很快在全球流行。受此影响,水泡在清韵论坛发帖,呼吁通过群体创作共同构建一个名为“凯恩大陆”的西方奇幻世界。在论坛的讨论中,大角提出中国缺乏本土的奇幻设定,后决定将创作改为东方风格。参与创造这一世界核心设定的七位作者——江南、今何在、大角、遥控、多事、斩鞍和水泡后被称为“九州七天神”。当时江南正在创作《九州》,即后来的《九州·缥缈录》。经今何在提议,最终使用“九州”命名这一东方奇幻世界。

  50 对“学衡派”产生重要影响的美国新人文主义学者白璧德,在其晚年代表作《民主与领袖》中,深入思考了“在现代状况下民主何以可能”这一命题。他对于作为现代人普遍信仰的民主的反思和质疑以及提供重建可能的尝试,在中国的环境下长期未受重视。但在互联网为大众赋权之后,民主权力得到了技术性的保障,这甚至比制度的保证还要稳固也更加直接,重构意见领袖(精英)与普通用户(大众)之间的关系不只在英美等老牌民主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成了一个核心命题。

  51 1964年,“分组交换”这一网络传输的基础理论由美国科学家提出,目的是设计出不易被核打击摧毁的通信系统。它在技术层面要求传输节点之间相互平等,使去中心化成为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基因。

  52 1997年1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首次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1997年10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其中直接上网计算机4.9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25万台,上网用户62万人,直接上网与拨号上网的用户数之比约为1比3。

  53 沙欤(金庸客栈原版主小号鲨鱼):《记我的客栈网友,超级分析》,沙欤的新浪博客,2015年10月26日。

  54 “炸版”即有意通过大量发布无意义的帖子来淹没有效的讨论,使论坛的版面无法正常阅读。

  55 清韵书院虽然接收了金庸客栈的大部分创作精英,但也未能保持繁荣,在2009年就彻底闭站。

  56 彼黍离离是从金庸客栈出走的“老客”们重建的最具客栈旧时风貌的新论坛,而以彼黍离离为名,可以想见对客栈的眷恋。

  57 “第奥根尼”这一论坛名来自古希腊犬儒学派代表人物Diogenēs,是一个门槛极高的采取邀请制的网络论坛,也是第一个采取后台实名制的论坛。

  58 露西弗论坛的申请者需要在回答一份有相当难度的、关于耽美文化的试卷并达到一定分数后,才被允许注册进入论坛。这一“注册答题制”后来也成为包括哔哩哔哩(B站)在内的小众文化圈子在成长期中重要的自我维持和发展手段。

  59 陈村:“网上尤其是论坛上经常吵闹,有很多人穿上马甲之后会进行恶劣的人身攻击,使得人对网络变得没有信心。而更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对方是谁。我觉得这种形式实际上有问题。”引自桂杰:《小众菜园:不是让所有人说话》,《中国青年报》2007年4月26日。

  60 桂杰:《小众菜园:不是让所有人说话》。

  61 2000年6月,西陆BBS被央企三九集团收购,有充足的服务器资源供网友自由开版。恰逢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众多失去免费空间的书站、论坛需要新的落脚地。2000年10月,西陆开版数突破3万,成为中国最大的BBS群。

  62 ACT中文新闻组(alt.chinese.text),全球最早使用中文的网络论坛,中国留学生早期最重要的网络交流空间。1992年6月28日,由魏亚桂等在美中国留学生在Usenet上搭建。初期多以英文测试帖为主,1993年后,随着汉字网络传输和显示技术的成熟,中文发帖成为主流。在1993—95年间的繁荣期,是《华夏文摘》的重要传播渠道,也是《新语丝》《橄榄树》《花招》等网络杂志的孕育地。

  63 中国大陆最早的日本动漫专题网站之一,由sunsun(桑桑)等动漫爱好者于1998年5月24日建立。专门设立耽美版块,孕育了最早的中文耽美同人创作。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 吉云飞  2021年05月22日08:57


签名构思中……
maxiwei
老白[牛]
 

 
maxiwei  
老白[牛]
发表于 2023-4-5 20:37
不介绍元元 恶魔岛的都是伪历史


签名构思中……
68143150
老白[牛]
 

 
68143150  
老白[牛]
发表于 2023-4-5 21:24
好长啊。。。救济起源不如救救现在的网络文学。


签名构思中……
skyxigua
太白[虎]
 

 
skyxigua  
太白[虎]
发表于 2023-4-5 21:28
好久远的记忆啊,那时候还没有墙呢,现在很少能找到高质量的原创了。
QUOTE
原帖由 maxiwei 于 2023-4-5 20:37 发表
不介绍元元 恶魔岛的都是伪历史



签名构思中……
a1a2bty
小仙[会采花]
 

 
a1a2bty  
小仙[会采花]
发表于 2023-4-7 14:10 来自手机
楼主好人。
看到算上海峡两岸,网文肇兴的最早时间定在1997年。就知道这就是一个自以为是,还不愿意下功夫查资料的作者,写的骗稿费的水文。
在楼上说的元元之前,还有台湾交大等等,


签名构思中……
democritus
老白[牛]
 

 
democritus  
老白[牛]
发表于 2023-4-7 16:59
其实只介绍了《 第一次亲密接触》这个童话,和《风姿物语》这个混沌怪


签名构思中……
yhamam
太白[虎]
 

 
yhamam  
太白[虎]
发表于 2023-4-7 17:09
唉,榕树下、天涯、猫扑、百战BBS。
都是时代的眼泪了。


我想多看看这个世界。
ycllyx
大白[猫]
 

 
ycllyx  
大白[猫]
发表于 2023-4-23 07:34
这个除了编辑类的,估计搞不成


签名构思中……

 
YY书屋始建于2005/03/11,请所有会员发贴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色情、盗版、反动、诽谤内容,一经发现,即作删除!
本站所发表的社区话题、用户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用户个人行为。如前述内容侵害您的权益,欢迎举报投诉,一经核实,立即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15 00:27
Powered by Discuz, Processed in 0.037374 second(s), 3 queries , Gzip enabled


论坛首页 - 清除 Cookies - Archiver - 手机版 - 帮助 - 回顶部
yys5.com
返回顶部